
众所周知,需要进入ICU治疗的通常是病情危急的重症患者。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大多数需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因为重症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或丧失正常饮食消化功能,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严重影响预后恢复。那对在ICU的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应该怎么做呢?

营养支持可以理解为一种人工营养补给治疗手段。重症患者在高度应激状态下,代谢功能紊乱,身体对能量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同时消耗也在增加,但患者往往不能通过正常进食补充营养。因此,需要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给不能正常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重症患者,提供正常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水电解质,进而帮助患者促进机体恢复。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进入ICU时,医生会对患者的体质指数、进食营养摄入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及胃肠道功能进行全面评估,计算患者的能量需求,然后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营养支持治疗以及确定适合患者的营养支持途径。目前临床上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主要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大类。

如果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应当在入院后1~2天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在2~3天内达到能量需求目标。肠内营养支持是通过口服、鼻饲,把营养液送入胃肠道进行消化吸收来补充营养,操作方法简单。如果患者存在上消化道问题,需要采用空肠营养置管。肠内营养配方要选择适当的,浓度应该由稀到浓,采用营养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要逐渐递增。肠内营养支持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长期使用有助于调节代谢,降低全身炎症反应、防止细菌侵袭,进而减少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注意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要监测营养是否充足以及患者耐受性。


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肠道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无法通过消化道进食时,需要在1~2天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并且在2~3天内达到目标值。肠外营养支持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通过血液循环来补充营养的,操作要求严格,必须在无菌的环境下操作。另外,如果是单纯肠内营养无法达到目标能量时,需要在2天后考虑加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只能在特定的短期内使用,一旦患者胃肠道恢复功能后,应逐渐向肠内营养或者口服饮食过渡。


需要提醒的是,在临床上如果肠道有一段功能还可以用的话,建议尽量选择肠内营养。因为肠内营养同静脉输入营养相比,更适合生理功能的保持和恢复。
